首頁 |
|
北化研究院集團新華公司 郭永春:一個兵工人的初心—寫在開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之際 |
||
|
||
翻開兵工史, 八十年(nian)風雨撲(pu)面而來(lai)。 我們從哪里來? 朱德(de)把目(mu)光定格在(zai) 江西官田, 盡管所有家當 還(huan)沒(mei)有王二麻子剪(jian)刀鋪的齊(qi)全。 我們要(yao)到(dao)哪(na)里去? 黨指引的方向 就是(shi)我們前(qian)進的方向(xiang), 因為人民(min)對美好(hao)生活的(de)向往 需要兵工守護。 人(ren)民兵工為什么“能”? 我們這么說: “把一切獻(xian)給(gei)黨” , 我們這么做: “自力更(geng)生、艱苦奮斗、 開(kai)拓進取、無(wu)私奉獻”, 兵工人的初心 在苦難輝煌里。 在《人民兵(bing)工精神》 的扉頁上, 告訴了我們 紅色基因(yin)的密碼。 毛(mao)澤東“槍(qiang)桿(gan)子里面(mian)出政(zheng)權(quan)” 是理論源頭,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(tong) 是文化源頭, 黨領導(dao)的人(ren)民兵工偉(wei)大事業 是實踐源頭, 追根溯源 初心念茲在茲。 觀看電影(ying)《吳運鐸》 “活著就要完成任務, 死了就(jiu)算革命到底!” 20 多次手術后 仍殘留體內的幾十(shi)塊彈(dan)片 在述說, “只要我(wo)活著一天, 就一定為黨和人(ren)民工作一天(tian)”, 紀(ji)錄片《烽(feng)火硝(xiao)煙兵工路(lu)》 “一切(qie)為了前線”、 “一切為(wei)了勝(sheng)利(li)” “我們自己也能造槍了(le)!” 近 450 萬枚手榴(liu)彈、 900 余門迫(po)擊炮 響徹抗戰時(shi)期(qi)的(de)烽火戰場, “這支兵(bing)工隊伍創造了 有史(shi)以來的空(kong)前成績。” “兵工生產(chan)是戰爭(zheng)勝(sheng)利的 決定條(tiao)件之一。” 無論走多遠, 不忘來時路。 在兵工(gong)地(di)圖前凝視、傾聽, 在兵工記憶里銘記、感悟, 走進兵器黨校, 在黨性鍛(duan)煉的熔爐中 改進提升。 在中央(yang)紅(hong)軍兵工(gong)廠(chang)舊址、 山東兵工總(zong)廠(chang)舊址、 劉伯承兵(bing)工廠舊(jiu)址、 吳運鐸紀念館、 兵器展廳接受(shou)洗禮(li), 讓革(ge)命傳統得(de)到(dao)弘揚, 讓紅色基因得到傳(chuan)承。 我(wo)是一名光(guang)榮的兵工人, 我要從自身、當前(qian)、細(xi)節做起, 我要(yao)擼起袖子加油干。 我們是不穿軍裝的隊伍, 堅定(ding)履行強軍首(shou)責、 推(tui)動高質量發(fa)展, 一(yi)往無(wu)前奔向世界(jie)一(yi)流(liu)。 |
||
關閉窗口 |